4/27在政大舉辦的當管理遇上敘說這場演講,兩位老師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何謂『敘說』,因此用了很多輔助的教案

當然包括了現在網路上很流行的工具以及正在流傳的故事--為的就是拉近與聽講者的距離,同時用很簡單的方式讓大家知道甚麼叫作敘說

過程中他提及了最近正在網路上瘋狂流傳的故事--作者據說是劉曉聲--故事名稱叫作:

 

小強與小明-- 正在瘋傳的偉大的故事

1.小強每天在村裏晃悠,爹媽看著發愁,心想這孩子將來怎麼辦呀;小明每日都苦讀詩書,父母喜在心裏,村裏人都認定他必有出息。

2.那年,小強和小明都是19歲。小強跟著村裏的外出打工,來到了高速公路的工地,保底工資300塊;小明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,讀的是道路與橋樑專業,學費每年5000多。
.
.
.
.

15.80歲的小強蹲在村頭抽著旱煙袋,看著遠遠的山;遠遠的山上有一片公墓,小明已在那裏靜靜睡去;小強在鞋底磕磕煙灰,拄著拐杖站起身,望瞭望那片公墓,自言自語地說:『唉,都是一輩子呀! 』

謹以此向工作在大城市,付出了青春、愛情、親情甚至生命的人。

人的一生很短暫,希望大家給自己多一些時間,給家人多一些關愛。


這一篇文章網路上都查得到,引發了不小的迴響,而這卻也是敘說所處理的生命故事,有的人陳述自己的故事,有的人說著別人的故事,有的是作者參與了故事的其中,在每一個敘說的過程中可能都會產生不同的insight,引發每個人不同的感覺,這也就是後現代主義中所強調的--共感,大家一起high的意思,而這就是所謂的敘說!


蔡老師曾經提到:在敘說中大家可能會去提到所謂的信度以及效度問題,有人認為質性研究多半失之客觀,可是每個結果的解讀不都牽涉到個人主觀的認定嗎?同時作研究不就是將你觀察到的現像以及事件與同僚分享,取得他們的認同,如果敘說的結論能夠引起同僚或是讀者的共鳴,那不就是很好的證明嗎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ven57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